1000畝基地養(yǎng)護管理,綠化苗木栽培,修剪造型,苗木的起苗出圃;苗木的病蟲害防治。
更好的發(fā)展
o跟隨并配合中科院武漢植物園前任標本館館長趙老先生負責所有植物標本及植物材料的采集及鑒定,技術指導植物種質資源的收集與馴化工作;
o植物標本的野外采集+制作+鑒定;
o野外植物活體的采集+保存+基地引種馴化;
o負責技術部的所有工作的組織安排,并實施;
o對植物的引種馴化 、移栽、育苗均有比較深刻的認識;
o工作敬業(yè)勤奮正直、團隊榮譽感強烈;
o 負責過70畝苗木基地的栽培管理;
o有一定的苗木渠道資源;
豐富的野外植物資源考察經驗, 比較扎實的經典植物分類學基礎,對植物的生長以及特性有比較豐富的了解。
回家鄉(xiāng)發(fā)展
培養(yǎng)目標:(1)掌握生命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以及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能夠從事應用研究、技術開發(fā)工作;(2)熟悉國家生物技術產業(yè)、知識產權及生物工程安全等有關政策和法規(guī),具有較強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管理能力;(3) 具備熟練應用計算機的能力,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門外語,了解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國內外發(fā)展動態(tài),以及其領域的產品應用前景;(4);具有寬厚的生物學基礎和知識和較高的人文、科學素養(yǎng)、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質及健康高尚的審美觀,具有較強的與他人溝通和合作的能力,有職業(yè)遷移的智能基礎和持續(xù)發(fā)展的潛能。
專業(yè)主干(核心)課程: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大學化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工程和發(fā)酵工程。